清樣
《揭陽市科技創新“十四五”規劃》解讀
一、出臺背景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和對廣東系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強化科技自立自強的戰略支撐作用,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揭陽“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的活力古城、濱海新城,努力打造沿海經濟帶上的產業強市”提供科技支撐。按照規劃編制總體工作安排及市委、市政府關于“十四五”時期我市科技創新的工作部署,制訂《揭陽市科技創新“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本規劃是揭陽市“十四五”重點專項規劃之一,將作為“十四五”時期揭陽科技創新發展的指導性綱領。
二、主要內容
《規劃》主要包含十章內容:第一章主要總結我市“十三五”奠定的發展基礎,分析國際國內發展環境、揭陽科技發展現狀及面臨的機遇和挑戰。第二章提出了揭陽創新驅動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發展目標和總體部署。第三至九章分別從夯實科技創新基礎、培育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實現產業技術創新戰略性突破、激發人才創新創業活力、加強科技對外合作交流、推進科技創新治理能力現代化、營造更加優良的創新創業氛圍等七方面進行布局,加大科技投入、狠抓創新體系建設,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推動揭陽經濟社會實現依靠創新驅動的內涵型增長。第十章提出實施的保障措施,包括加強組織管理和統籌協調、建立健全招商引資機制、加大政策和資金投入力度、強化重大項目支撐作用等內容。
《規劃》還提出了“十四五”時期14項自主創新能力指標,并梳理了計劃研發或轉移轉化技術、有望培育的長板技術、擬開展的重大科技工程和重大科技項目等四大清單(共99項重大項目)。
三、主要亮點
《規劃》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圍繞著解決制約全市高質量發展的主要問題和短板展開,明確了揭陽“十四五”科技創新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實現一大戰略目標、建設一大基礎平臺、加快三大理念轉變、強化四大創新布局、促進五大轉型發展。
一大戰略目標:堅持創新在揭陽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全市創新發展的戰略支撐,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將揭陽建設成為粵東地區乃至全省重要的高新技術研發、成果轉化與國際科技合作示范基地。
一大基礎平臺:圍繞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和產業競爭力,大力加強技術創新平臺、知識創新平臺、成果轉化平臺的建設,聚焦推進以榕江實驗室為重點、以廣東工業大學揭陽校區為支撐的重大基礎平臺建設。
三大理念轉變:切實將更多精力從定項目向定戰略、定方針、定政策和創造環境、提供服務上轉變;從普惠性支持創新主體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向重點支持有條件的科技領軍企業,聯合上下游、產學研科研力量組建創新聯合體,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升級轉變;從科技攻關項目的競爭性組織形式逐步向重大項目攻關的揭榜掛帥式組織形式轉變。
四大創新布局:突出抓創新、強主體、拓開放、促融合,積極探索新技術、新模式、新路徑,促進產業由集聚發展向集群發展全面提升,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性和競爭力,實現集群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著力打造更具輻射力、帶動力的科技創新高地,助推揭陽經濟高質量發展。充分利用中石油廣東石化煉化一體化項目建設示范帶動效應,舉全市之力推動世界級綠色石化基地建設與創新發展;堅持“以升促建”,加快推進揭陽高新區創建國家級高新區,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集群;面向先進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推進中德合作創新基地創新發展和高質量提升;以建設全國清潔能源基地為目標,全力打造海上風電機組總裝基地的研發、總裝、運維全鏈條集群創新。
五大轉型發展:重點發展戰略性制造業,加快推進綠色石化、新能源、海工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新材料產業發展;做大做強傳統制造業,加快紡織服裝、金屬、制鞋、電氣機械和設備(配件)制造等傳統制造業盤活存量、做大增量,實現動能轉換、提質增效;扶持做大現代農業,加強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發展精細農業為主攻方向,強化園區等重大平臺建設,積極推動農業產業鏈鏈長制,培育扶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農業品牌,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推動農林牧漁業規?;?、集約化發展;穩步發展現代服務業,推動建設科技企業總部基地、科技金融、生產性服務業,完善現代服務業政策體系;培育發展戰略性產業集群,以打造“8+3”戰略性產業集群為重點,形成以戰略性支柱產業為主導、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先導的先進制造業發展格局。
相關閱讀